客服热线:19857115139

《黄帝内经》里的“十二经络”,为何到《伤寒论》成了“六经”

   2019-02-26 749 0
核心提示:《黄帝内经》里的十二经络,为何到《伤寒论》成了六经作为中医理论的两本巨著,《黄帝内经》和《伤寒论》几乎是每一个中医爱好者
 《黄帝内经》里的“十二经络”,为何到《伤寒论》成了“六经”
 
作为中医理论的两本巨著,《黄帝内经》和《伤寒论》几乎是每一个中医爱好者的必读之书。很多初学者都会有很大的疑问:《黄帝内经》里对于经络的描述,是“十二经络”,也就是手足各有三阴三阳;而《伤寒论》提出的“六经辨证”,很明显,只有“六条经络”了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
 
 
黄帝内经
首先,作为中医理论的源泉,《黄帝内经》对于经络的描述:“十二经络”,是不需怀疑的,这也为历代医家所公认。之所以我们今天有这个疑问,甚至很多年来为此争论不休,主要还是“六经辨证”的实用性和医圣张仲景的名气的缘故。如果“六经辨证”对伤寒症候群没有那么伟大的贡献,或者张仲景没有那么高尚的口碑,就不会出现这种质疑了。
 
 
伤寒论
那么,为什么好好的“十二经络”就会变成“六经辨证”了呢?读过内经的朋友,还记不记得,其实内经里也有“六经”的论述。《素问.阴阳离合论》:“黄帝问曰:余闻天为阳,地为阴,日为阳,月为阴。……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,其故何也?……帝曰: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”。这里也是只有“三阴三阳”的讨论,正好符合《伤寒论》里“六经辨证”的论述,下面我们就来对照理解一下。
 
《黄帝内经》的十二经络:内经的十二经络,指的是手足“太阳、阳明、少阳、厥阴、少阴、太阴”共计十二条经络。每一条经络维系一个脏腑,只是相对于脏腑理论而言,多了一个“心包”的概念。每一个脏腑都会有自己独有的功能,“脏气”是沿着经络周布全身的。
 
 
六经辨证
《伤寒论》的六经:六经辨证里的“六经”,指的是:“太阳病、少阳病、阳明病、少阴病、太阴病、厥阴病”六种。名称上和内经的“十二经络”完全一样,只是没有区分手足经络,每一经都代表外邪在体内的深入程度。
 
两者的关系:这是因为“六经辨证”的六经以阴为本,我认为张仲景在立意之初,是取义于内经的“三阴三阳”这个说法的。内经认为“三阳是阴中之阳,三阴是阴中之阴”,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,无论三阴经还是三阳经,都派生于“阴”,这里的“阴”指的是“阴精”。内经说,精化气,所以六经其实也符合“阴阳互生”的概念。
 
 
阴阳
《伤寒论》里的六经之气都派生于阴,由下向上,再从上而下,上下连通为一气,已经不分手和足了。所以六经辨证以六条足经对应的脏腑为本,并非不涉及手经所连的脏腑。但是六经之气各自都有升降,各成一体,在这一点上,又不同于十二经脉的“如环无端,周行不息”。《伤寒论》的六经辨证里,涉及的脏腑基本都是足经脏腑,几乎不涉及到手经,比如“太阴病”几乎就没有“肺经”的相关证候。
 
 
河流云雾
我们举个简单点的例子来加以说明,十二经络中的“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”,一起对应六经辨证里的“太阴”。脾属土肺属金,脾主输布水谷精微,脾气主升属阳,肺主水道,肺气肃降属阴,这一阴一阳,肺对应于自然界而言就是云雨,脾对应于自然界就是河流,两者同源却不同流,但是经气中流动的都是“阴津”,所以一起构成“太阴”。
 
以上就是我对内经“十二经络”和《伤寒论》“六经辨证”的理解,如果您有什么不同的意见,希望能一起探讨,谢谢。我是燕无衣传统文化,热忱为您解读经典,希望为您带来不一样的观感。
(责任编辑:小编)
下一篇:

代餐谷物多肽固体饮料加工贴牌服务、拼多多乳清蛋白复合粉ODM

上一篇:

中医脏腑经络:人体有七个“海”,其中三个少为人知
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
0相关评论